近日,有色金属成矿预测与地质环境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南大学)在Ore Geology Reviews期刊发表了题为“Quartz geochemical constraints on the origin of stratabound deposits, Eastern China: Insights from the Xinqiao deposit”(《石英地球化学层状矿床成因的制约:来自中国东部新桥矿床的启示》)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结果突显了石英内部结构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在揭示矿化过程中的应用价值,并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层状矿床及全球类似成矿环境中的矿床成因提供了新的见解。
层状矿床作为重要的矿产资源,其成因的研究一直是地质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中国东部发育多个大型的层状矿床,且层状矿体下盘多发育网脉状矿化。尽管早期研究提出下盘网脉状矿化可能与海地喷流作用有关,但具体成因仍不清晰。为了破解这一成因谜团,研究人员通过石英矿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尤其是利用fsLA-ICP-MS技术对新桥层状矿体下盘网脉状矿化三世代的石英(Qz1、Qz2、Qz3)进行微量元素分析,追踪矿化过程中的温度波动和流体成分变化。微量元素(如Al、Ti、Ge等)的变化,帮助科学家揭示了岩浆热液流体的演化过程,从而更清晰地理解了矿床的成因。
图1.新桥矿床下盘网脉状矿化石英的阴极光发光(CL)图像。(a)第一世代石英(Qz1),呈暗色CL,显示出被第二世代(Qz2)和第三世代(Qz3)交代;(b)第二世代石英(Qz2)具有明显的振荡环带,并与无定形黄铁矿共生;(c)和(d)第三世代石英(Qz3)显示出轻微的振荡环带。白色箭头指示石英晶体向脉中心的生长方向。
石英的微量元素分析通过飞秒激光烧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fsLA–ICP–MS)进行。分析在上海凯来谱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使用的仪器为Agilent 8900三重四极质谱仪,配备Genesis GEO型号的飞秒激光烧蚀系统。激光烧蚀分析采用50 μm的光斑尺寸、5 J/cm²的能量密度和2 Hz的激光重复频率,每次烧蚀持续45秒。测定的元素包括锂(Li)、镁(Mg)、铝(Al)等元素。以国际标准参考材料NIST616、NIST614、NIST612和ARM-3作为外部标准,每10个样本点后分析一次标准。实验数据通过Iolite4软件处理,采用多外部标准归一化方法。
图2 新桥下盘网脉矿化石英三世代的微量元素含量
图3. 下盘网脉状矿化石英的代表性时间分辨信号。(a) Al和Ti的稳定信号对应于这些元素在石英中的均匀分布;(b) Mg的信号峰,提示石英中存在含Mg的包裹体。
图4. 散点图显示了新桥矿床脚墙脉中三代石英的微量元素相关性。(a) Al 与 K,(b) Al 与 Li + Na + K + Rb + Cs,(c) Al 与 Sr,(d) Al 与 Ge。
GenesisGEO创新应用 /Science Technology
GenesisGEO
飞秒激光剥蚀系统